连日来,在德江县潮砥镇1.3万亩脐橙基地里,修枝、松土、施肥、杀虫……一派繁忙景象。把潮砥建设成为乌江经济走廊中的脐橙产业小镇,打造成为白果坨国家湿地公园中的农旅特色新镇,发展脐橙产业,守住生态之绿,攻克脱贫之坚,走出发展之困,已成潮砥干部群众齐抓产业共奔小康的共识。
潮砥镇京旺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向京2011年就在石板、新华两地流转土地500亩发展脐橙产业,成为该镇脐橙产业发展的第一人,如今已是潮砥脐橙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据了解,他最初发展的500亩脐橙去年进入丰产期,共收入400多万元,群众分红及平时务工收入180多万元。脐橙产业逐渐成为全镇群众脱贫增收主导产业。
产业发展,几多辛酸几多磨难。张向京回忆说:“没有党委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我的产业不会成功。没有脱贫攻坚的大好政策,潮砥不会有现在的产业规模。”
如今,京旺果蔬专业合社共有脐橙基地4200亩,覆盖小溪、腾溪、阡门等5个村,涉及农户1600多户,其中贫困户600余户2200余人。
张向京指着基地里的道路、水池、管道等介绍,基础设施都是镇党委政府利用涉农项目资金建设的,没有这些设施,产业发展绝不会有现在的成效。
发展中,潮砥持续整合乌江沙沱电站后续扶持产业项目资金和脱贫攻坚中的产业项目资金,在产业基地中实施“以短养长”,通过套种辣椒、油菜等矮杆作物来抓短管长。目前,全镇5个脐橙专业合作社争比管理闹春耕。
该镇党委负责人说:“从2011年到现在,历经五位党委书记和镇长,都始终牢牢把脐橙产业发展当作主业来抓,特别是2017年全镇新发展了7000多亩。”
新华村的张金秀2012年种了4亩脐橙,由于没有技术一直缺乏管理。2015年通过在京旺果蔬专业合作社学习,逐步掌握了管理技术,去年开始挂果收入3万多元。年前,她将房前屋后的菜地全种上脐橙,新发展了8亩多。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像张金秀这样的群众还有很多,他们都自发的参与到脐橙产业的发展和管理上来。
2015年,潮砥橙脐初挂果。2016年,张向京500亩基地的15万斤脐橙出现滞销现象。通过苏州市吴中区的对口帮扶,以订单扶贫形式销售了15万斤,解决了当年的市场销售问题。“我们不能老是靠别人的帮扶来解决销售难题。”潮砥镇党委负责人这样说:“我们必须抓住别人帮扶的机会站起来走出去。”
“产品味道非常不错,但大小不一而且外皮不干净,让人觉得不上档次。”去年10月,去苏州市吴中区了解市场反馈时,该镇党委负责人听到了这样的评价。她当即向对方承诺,今后对产品进行清洗后分级分类包装,几经争取总算保住了原有的15万斤销售订单。
随后,潮砥镇立即向省农业部门争取100万元专项资金,在基地旁建立自动清洗分级车间,确保脐橙质量。之后订单随之增加,销售从部门帮扶订单转向社会市场,去年,累计销往吴中区25万斤、中国五矿集团5万斤。
如何稳定占有更多域外市场,镇砥镇党委政府引导专业合作社在向管理要效益的同时用管理要品质。3月25日,德江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的干部应邀来到橙脐基地里取土送检,脐橙管理全面进行测土施肥。取土的高级农艺师白治辉介绍:“测土配方施肥的目的是减少化肥的投入,减少土壤的面源污染,有效提升作物产品品质。”(冯胜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