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常宁,阳光明媚,气温回升。阳光下,常宁板桥镇五坳村中的一座座日光温室大棚,显得尤为耀眼,成为当地一景。种植大户肖益成通过不断地摸索,将小小的草莓和火龙果变成当地的“致富果”,带领村民创造“莓”好时代。
走进五坳村,映入眼帘的是次第排开的一片片白色塑料大棚,今年49岁的肖益成正在其中管理,他曾经是当地的种粮大户,种有百余亩水稻。一次偶然机会,听说村里要发展收益高、见效快的新产业,肖益成想着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便去申请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说干就干,经过前期几个月筹备,2018年7月,肖益成与合伙人投资80余万元买材料、整理土地、修建大棚、购苗移栽等,准备创业。然而就在水果基地启动没多久,合伙人因家庭原因撤资退伙,这让肖益成措手不及。
他只得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资金问题解决后,水果基地也进入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眼看一片形势大好,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加上管理上的疏忽,大片的火龙果在短短几天时间内相继染病,造成几万元的损失。
屋漏偏逢连夜雨。去年下半年连续的阴雨天气,让原本只需等待两个月便可以成熟上市的草莓也出现了病情,由于是绿色食品,所有的果子都不能打农药,只能把患病的草莓清除,损失极大。这对于肖益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经过一系列波折过后,如今肖益成的果园基地已经逐渐走向正轨。肖益成也不断邀请周边的村民加入他的成香种养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与到水果基地务工的方式,通过“亲帮亲、户帮户”,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春日暖阳下,现在果园基地中的10亩草莓也逐渐成熟,过几天又可以采摘了,而12亩火龙果也将在今年6月成熟上市。面对未来,肖益成踌躇满志,他计划继续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吸收更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常宁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曾锐 周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