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是有名的“椪柑之乡”,柑橘种植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以春见、不知火、爱媛38等为代表的优势新品种不断扩种的当下,椪柑、马克斗等老品种凭借自身的优势,同样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柑橘老产区走出了特色发展道路。而随着晚熟柑橘行情的推高以及社会资本的加入,不仅推动了当地柑橘种植标准化与品牌化的发展,更为青神县这个最早发展晚熟柑橘的产区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老品种换发新活力
巧借优势效益倍增
新老品种共存是青神县柑橘产业的一大特色。2014年之前,当地主要种植椪柑、脐橙、马克斗等老品种,其中椪柑占85%以上。之后,春见、不知火、爱媛38等优势新品种开始大面积推广,老品种受到一定挤压。目前椪柑、春见种植面积分别在3万亩左右,爱媛38约2万亩,不知火、沃柑则分别有1万亩左右。
尽管在市场行情的驱动下,新品种扩种已成趋势,但一些传统品种凭借良好的种植适应性及品质特点,在面积不断减少的背景下,反倒有了优势。
“目前合作社种植的柑橘中,春见、爱媛38等占70%,其余都是椪柑、马克斗。”青神县百家椪柑专业合作社(下称“百家椪柑合作社”)理事长刘如祥介绍,老品种具有种植适应度高、管理难度小、投入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大规模的高接换种潮中,椪柑、马克斗这两个品种依然被保留了下来。
以马克斗为例,尽管品质与口感次于春见、爱媛38等新品种,但凭借高产、抗逆性强、投入成本低的特点,仍有不错的种植收益。刘如祥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春见的种植成本约4000元/亩,产量在5000-6000斤/亩左右,去年售价在4元/斤上下,而马克斗成本约2000元/亩,产量6000-7000斤/亩,售价3元/斤左右,按最高产量值计算,春见每亩利润约2万元,马克斗也有1.9万元的亩利润。
此外,爱媛38、春见、不知火等新品种上市期集中在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而马克斗则在3月上旬至5月下旬上市。“马克斗的上市不仅对进入销售尾声的晚熟柑橘市场形成补充,且后市的行情也让它身价倍增。”刘如祥指出。
良田难求扩种门槛提升
回归理性聚焦高水平种植
“目前全县柑橘种植面积达10万亩,而在2014年前仅有7万亩,近几年扩种了约3万亩。”青神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郭玉华介绍,本地业主租地面积一般在100亩以上,基本都是租用林地,很少有良田可用于出租。
郭玉华表示,当地能用来种柑橘的土地越来越少,扩种空间已十分有限,加上行情逐步稳定,当地晚熟柑橘产业已逐渐回归理性。“大家更多聚焦于提高种植水平、推动标准化果园建设。”
青神县出台了系列鼓励与资金扶持政策,对达到标准要求的柑橘果园,以每亩1500元的额度进行补贴。标准要求,所建果园必须有50亩以上的成片土地,坡度不大于25度;果苗必须为2年生以上的晚熟品种苗。建园种植前,须先进行土壤深翻(0.8-1米)改良,使土质达到中性或微酸性,且每亩有机肥施用成本不低于5000元。
冷冻库对延长货架期、促进柑橘错峰上市有着重要作用。青神县对技术、规模、标准达到要求的冷冻库给予了不同力度的补贴:容量规模达100吨或200吨以上的冷冻库,分别补贴10.5万元、16.5万元。
分级销售则让柑橘价格翻番。“我们将果品分为珍品、精品、优品三个不同等级,以春节6.5-7斤(12个)装为例,珍品、精品、优品果的单箱售价分别为68元、58元及48元。”刘如祥透露,分级销售不仅可满足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还能推动种植户不断提升果品品质。
柑橘先密植后移栽
业主“花式”控成本
晚熟柑橘行情向好,加上社会资本的进入,众多规模化种植户在青神县涌现。他们的投资不仅推动了当地柑橘种植标准化与品牌化的发展,更为青神县这个最早发展晚熟柑橘的产区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业主”也成为当地人送给这些种植大户的新称谓。
眉山市乐天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正乐正是这样一位业主。走进公司基地,一排排栽植整齐、长势相近的柑橘树跃然眼前,防虫灯、粘虫板等生物防治装置一应俱全。他介绍,基地建设共分三期,目标规模1200亩,现有基地面积600亩左右,其中322亩已进入盛产期。
“去年优质果产量约39万斤,明年还有约100亩将进入盛产期,预计能收获优质果100万斤。“杨正乐透露,基地现种春见约400亩,不知火150亩,爱媛38有50亩,采摘期可从头年10月底延续到次年3月。”
进入基地内参观,记者发现,不同地块的柑橘树种植密度有差异,并且部分柑橘树还处在苗期。面对记者的疑问,杨正乐道出了其中的玄机,“初栽时橘苗均采用密植方式,每亩地定植约160棵小苗,树龄达到7-8年后,待树冠张开再移苗,每亩地仅留47棵树,达到行距4.5米、株距3.5米的高标准柑橘园种植要求。”
未到盛产期的柑橘树冠还未张开,采用密植的方式不仅可以保证充足通风透光性,还可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植效益。“柑橘种下第三年开始挂果,算下来,这样的栽植方式要比从一开始就采用标准定植多出了113棵树和4年的产出效益。”杨正乐解释。
责任编辑:陈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