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累柠檬硕果,笑迎八方宾朋。9月17日,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峰会在资阳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业界人士,热烈建言献策,展望中国柠檬产业发展前景,一个国内柠檬产业“航母”呼之欲出!
这艘业界“航母”就是川渝两地的安岳、潼南将携手打造“种植规模达100万亩、综合产值达千亿”的世界柠檬优势产区。
在未来若干年内,这艘令业界振奋的“航母”将如何打造,成功驶向胜利的彼岸?
强强联合共绘产业发展蓝图
“川渝联合打造世界柠檬优势产区是有基础的。重庆潼南和四川安岳,山水相依,柠檬基地相连,产业链条互补。”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副所长谭志友介绍道,在之前的《全国柑橘优势区域规划(2008-2015)》中,四川安岳就是我国柠檬特色产业基地,“建议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柑橘优势区域规划》第三轮修订中,将以四川安岳、重庆潼南为主的川渝柠檬优势区给予明确界定,对我国柠檬产业进行顶层设计,有利于寻求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
为此,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今年专门组织专家到四川安岳、重庆潼南、重庆万州、云南瑞丽等国内柠檬主产区进行了实地调研,提出了在安岳、潼南两个相邻的产区,充分发挥柠檬最适宜区优势,打造种植规模达100万亩、综合产值达千亿的世界柠檬优势产区。
“川渝合作打造世界柠檬优势产区,是时代大背景的需要,这也是巴蜀美丽乡村示范带的重要一环。目前,双方正在做进一步的规划。”安岳县柠檬产业局局长田再泽说。
克服短板做大精深加工完善产业链
历经近百年风雨,安岳柠檬种植面积已达52万亩,鲜果产量58万吨,产值110.4亿元;而潼南柠檬面积亦达18万亩,尤其擅长柠檬加工。
在业界看来,双方联袂打造产业“航母”并非空中楼阁,百万亩目标指日可待,千亿综合产值则是一个努力争取的远期目标。
“安岳柠檬的精深加工是一个短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潘思轶建议,“必须完善产业链条,尤其要加大对柠檬皮渣等加工废弃物的高效利用;要开发更多功能性产品;放开人才政策,引进加工、技术等人才,成立中国柠檬产业研究院,加大对产业链上一系列短板的科研力度;加强科普宣传,让广大消费者爱柠檬、懂柠檬、买柠檬。”
中国柑橘学会理事长邓子牛认为:“两地实际上是相同的柠檬生长适宜区,且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在现有基础上发展到100万亩,增量不多,是可以实现的。”但是,邓子牛也中肯地指出:
“世界柠檬优势产区的路径,主要还是政策上的。两地要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政策上要统一,省、市、县要互相沟通,统一品牌和生产技术模式。”
“安岳、潼南的柠檬园大多数标准化程度不够,平均亩产还不到1吨!”省农科院原副院长刘建军认为,两地打造世界柠檬优势产区,可以成立产业联盟,加大对标准化柠檬园的打造,产量大有潜力可挖,“若是这样,平均亩产2.5吨没有问题。”
政策助推擦亮川果金字招牌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安岳柠檬产业发展,全力推动安岳柠檬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并将在多方面给予安岳柠檬重点支持,包括纳入全省农业“10+3”产业体系,从省级层面予以政策、项目支持。
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在会上提出,今年安岳柠檬已成功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安岳要顺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展现新作为,立足资源禀赋,夯实产业基础,继续做大做强柠檬产业,努力推动“安岳柠檬”走出国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要不断擦亮“安岳柠檬”区域品牌,加快市场拓展,进一步提升“安岳柠檬”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他表示,本次峰会必将对世界柠檬产业特别是安岳柠檬发展产生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在四川柠檬产业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