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对于地处盆地浅丘区、特色产业突出的丹棱县而言,交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1月17日,由交通运输部主办的“行在乡村 游在路上”脱贫攻坚自驾主题宣传四川站活动在丹棱拉开帷幕。当天,记者随自驾车队一起驶入田野乡间,感受了农村公路建设给当地带来的巨大改变。
产业路,助推农业发展
深秋,正是柑橘上市季。在丹棱,黄澄澄的爱媛已挂满枝头,自驾车队的首站是丹棱县丹橙现代农业园区。
车行入园区,一条宽敞的产业路如彩带般在果林中蜿蜒。据介绍,这条园区产业路全长5公里,由过去的农村公路升级而来,硬化后不仅方便错车,还配备了红色骑游道。
63岁的赵泽如是当地柑橘种植户,他有40余亩果园在园区中,对于当地的交通之变,他感触良深。“以前的路只有1.5米宽,车子根本进不来,进园大多靠走,下雨时筒靴不可或缺。”赵泽如说,变化始于3年前,园区的产业路开建,路面宽度从过去的1.5米改造提升至6.5米,汽车可以开进来了,肥料运得进来,果子也运得出去了。“路修好了,我们本地人家里也常备三辆车,一辆是干活用的三轮车,一辆是运货用的皮卡车,还有一个是家用的小轿车。”随着果园的投产,去年赵泽如种植不知火纯收入20余万元,他说今年有望突破30万元。
赵泽如家的变化只是丹棱果农的一个缩影。曾几何时,丹棱县的农村公路均为等外级泥结碎石路,功能不全,通行能力极差。近年来,随着当地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该县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到421.581公里,全县所有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乡镇通达率100%,通畅率100%,居眉山市第一。
公路的通达,也畅通了当地农民的致富通道。如今,丹棱晚熟柑橘、茶叶、优质李子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5万余亩,“天府橙都”“中国不知火之乡”品牌声名远播。全县农村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9万余元,每8人就拥有一辆小汽车。
旅游路,衍生美丽经济
交通的提档升级,不仅助力丹棱农业发展,也助推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11月17日,沿着S104线丹名路,自驾车队来到丹棱县幸福古村。
古村依山而建,临溪而立,土墙青瓦的川西民居遍布其中,错落有致。这里有千年银杏夫妻树、清代石拱桥等近30个自然、人文景观。以原生态闻名的幸福古村,可谓是丹棱利用生态优势和田园景观打造成的农旅融合典范。
记者了解到,这里距离丹棱城区约12公里,就在半年前,从城区到幸福古村还得颇花些时间。今年4月,S104线丹名路城区至幸福古村段建成通车,两点间车程被缩短至不到20分钟;本月,丹棱县正式开通了城区至幸福古村的旅游公交专线,进而将当地的大雅堂公园、白塔公园、梅湾湖风景区和幸福古村串联起来。
生态、文化、风景、乡愁……在丹棱,随着道路的通达,这些乡村旅游的要素被串联起来。
“通过路旅融合,丹棱的旅游发展前景广阔。”丹棱县文广旅局副局长刘雪辉介绍,丹棱县光照充足,森林覆盖率达57.41%,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本底。得益于此,今年1月,丹棱县引进了汉华产业集团打造幸福古村·齐乐桃源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
“我们前期计划投资100亿元,但在丹棱进一步考察后,将项目投资追加到了126亿元。”汉华产业集团丹棱项目公司总经理齐荣军告诉记者,项目将打造幸福博物馆聚落、沉浸式影院及精品民宿聚落,一期的项目展示区最快今年年底即可建成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