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讯 (通讯员 李奉轩)近日,笔者从黔江区农委获悉,今年,得益于“传统销售+电商”双管齐下营销模式,虽然脆红李直到8月中旬才开始上市,但仅过了半个月时间,该区所产的3800吨脆红李就宣告售罄,甚至远销到了俄罗斯、越南等国家和地区。
黔江区发展脆红李的历史始于2002年。当年,黔江从四川省引进脆红李种苗在中塘乡进行试种,三年后,成功挂果,果实不仅远优于本地原有李子品种,甚至比种苗引进地的果实品质更佳,销售火爆。尝到甜头后,从2006年起,黔江区开始大力发展脆红李产业,截至目前,全区脆红李栽植面积增至2.4万亩,果农增至5000余户。
据黔江区农学会会员陈光锐介绍,黔江区立体气候明显,土壤以沙壤类为主,平均海拔在650米左右,非常适宜脆红李栽植。而且,在发展脆红李产业时,该区注重发挥农委、科协和脆红李协会等的技术指导作用,除引导果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外,还摸索形成了包括修枝整形、施肥防病、日常管护等在内的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得益于此,黔江区所产的脆红李在品质上远高于周边地区,也具备了笑傲市场的撒手锏。以今年为例,3800吨脆红李,就为果农挣了3040万元。
“我从2002年开始种植脆红李,如今脆红李已变成了我家的‘摇钱树’。”中塘乡脆红李协会会员徐刚云告诉笔者,种植脆红李不但投资少、见效快,而且产量高,亩产一般情况均在2000斤以上,高的甚至可超过4000斤。“按今年每斤至少也在4元以上的批发价计算,每亩收入至少有8000元。”
据悉,为种出更加优良的脆红李精品,黔江区还将在优良品种选育、优质母本园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到2022年建成脆红李精品果园5万亩,把脆红李打造为黔江第一特色水果产业,成为黔江农业的又一张名片,变成更多果农的“摇钱树”和“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