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清晨,罗甸县逢亭镇兴隆源合作社创始人周泽敏站在上隆茶果场四分场后的五岭坡上的一栋旧厂房边,遥望着漫山遍野挂满了金黄果实的脐橙树,年逾中年的他不由心生感触:奋斗了半辈子才有今天的“橙就”。
深山中的“致富果”
20年创业辗转练就“橙功”
“我老家是‘贵州茶业第一县’——遵义市湄潭县,1988年上隆茶果场转产发展茶叶时就是从我老家引进的茶树品种。”周泽敏告诉记者,那时被引进的不止有湄潭茶,还有一群茶叶种植技术人员,其中就包括20多岁的他和妻子。之后的五年里,他与妻子成了茶场最勤恳的临时工。1993年,他与上隆查果场签订了协议,成为了场里的管理工。从那时起,他对上隆有了归属感,准备在这里成就一番事业。
工人们正在采摘成熟的脐橙
“为了这颗创业心,我遭受了半世辛劳。”1998年上隆茶果场迎来了第一次“改革”,将土地承包给场里的有丰富经验的工人,让大家自己创业自负盈亏。周泽敏从自己承包的50亩椪柑园起步,开始了创业之路。
然而,他的椪柑园没能坚持到最后。2003年,周泽敏离开了钟情的农业种植基地,到城市里包工程做生意。“十年积累的茶果种植经验我最舍不得,心里还想回上隆搞农业。”转眼又是五年,2009年,小有成就的他再一次返回上隆,扎根五岭坡炼起了“橙功”。
“橙色行动” 振兴生态上隆
“五岭坡上兴隆源,栽下脐橙挣大钱。乡村振兴战略好,上隆巨变有根源。”在上隆茶果场四分场后高高的五岭坡上,种植基地里务工的群众用高亢的嗓音唱起了山歌。
“这几句山歌说的就是我们成立合作社的事。”周泽敏告诉记者,兴隆源生态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6月。在那之前,他在五岭坡上整整呆了6年,不同的土质、不同的气候和光照、不同的脐橙品种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收成,虽然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也遇到过很多挫折,教训也吸收了不少。直到2014年底,他才觉得脐橙产业可以成为自己的“人生事业”,想要“稳下来”下一盘大棋。
漫山遍野的果树
要扩大承包面积,要带领群众致富,要创建专业合作社。
三个“要”让周泽敏心里的想法变成了发展战略,他开始考虑怎么执行。他拿出了自己多年积攒的100万本金,又通过亲戚介绍亲戚,朋友发展朋友的方式,在上隆、祥脚、祥林等村找到9个合作伙伴。
“认识很多年,都是知根知底。”庹福光是逢亭镇祥脚村人,在上隆茶果场修路时认识了周泽敏,听说他要成立合作社,他第一个站出来响应,拿出了10万块积蓄投进合作社,成立兴隆源合作社占股5%的原始股东。
周泽敏介绍到,根据出资比例,他个人占股50%,有3个股东占10%,2个占5%,4个占2.5%,就这样筹集了200万注册资金,并将承包面积扩大到500亩。
“你看这一匹坡都是我们承包的。”指着漫山遍野的脐橙树,周泽敏告诉笔者,之前的承包期都很短,合作社成立后,他一口气签了15年合同。
呼朋唤友“贷”来发展底气
岑成美原是红水河镇云里村人,2006年龙滩水电站水位线上升后举家搬迁到上隆村,在上隆茶果场当了十多年“产业工人”,前些年帮着茶场打理茶园,五岭坡上有了脐橙种植基地后,她与村里的几十个村民又一起“投奔”了周泽敏。
“管理工月薪3000元,固定工月薪2500元,临时工日新100元。”提到带动村民致富的效果,周泽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果园里每天都有40多人干活,平均每月工资按2800元计算,一年下来他要付给村民们的工资就达到了134.4万元。1户贫困户按1人在果园务工算,每年可为家庭带来3.36万收入,如果没有其他意外发生,可以帮助1个三口之家脱贫。
黄橙橙的大丰收
“兴隆源不只是10个股东的,它还关系到40多户家庭的生计。”周泽敏告诉记者,从2015年合作社至今,他先后在果园里投入了800万元。创办合作社时通过募股的方式筹集了200万元,又通过私人借款的方式借了一些,每年卖果的钱还在不断往里投,果园从最初的500亩,扩展到1000亩,用工数量也越来越大,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让周泽敏没有想到的是,2016年5月罗甸县逢亭镇信用社的信贷员找上门来了,声称可以解决兴隆源的“资金之忧”。
“通过对兴隆源种植基地进行的全面调查,我们发现2015和2016两年,基地已经完成固定资产投入并取得了100万元毛收入的成绩,预计到2018年10月果园收入将达到300万元。再往后的投入就只有员工工资、肥料、防疫技术使用等方面,随着投入与产出比的变化,兴隆源的脐橙销售将实现井喷式增长,还贷根本不成问题。”罗甸县逢亭信用社主任韦伟告诉记者,对兴隆源的种植基地进行评估后,没有任何抵押,他们先后给兴隆源合作社放贷140多万元,既有针对农户个人的“致富通”贷款,也有针对小微企业的“三个15万”微企贷。
获得信用社贷款后,周泽敏心里就有了底,带民致富的信心更足,种植基地已经建好并走上正轨,往下就该考虑怎么闯市场了。
电商助力“大市场”有“大橙就”
上午10点半,周泽敏正在基地安排工人摘果,一个神秘的电话打到他手机上。他一路小跑到不远处的空旷处接完电话后,就扯着嗓子茂密的果树林里喊了一声:“黔果源来电了,喊今天发8000斤去贵阳,大家抓紧干啊。”
“周老板,我们忙不过来,是不是再找点人过来。”王小敏是上隆村的精准扶贫户,听到周泽敏的喊话,她扯着嗓子回答。“王嬢,那就把你们家的亲戚都喊来帮忙嘛。”周泽敏笑呵呵地回答。
酸甜可口的罗甸脐橙
自10月果园里的脐橙开采以来,兴隆源每天都要发几大车出去,最多的时候几万斤,最少也要发出去四五千斤,有时走贵阳水果批发市场,有时走安顺或者六盘水的水果批发市场。价格也比去年好,去年批发价只有1.2元/斤,今年增长到2元/斤。
“今年预计产量可达160万斤,7个品种交替供应,可确保兴隆源的脐橙从今年10月卖到明年4月,大宗订单可以持续供应3个月。”周泽敏告诉记者,今年兴隆源于黔果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50万斤的销售协议,依托该公司的电商平台,兴隆源合作社生产的脐橙走出深山,销往全国各地。
谈到未来的打算,周泽敏告诉记者,首先是要创立属于兴隆源的的生态农业品牌,目前公司正在注册“黔隆王”品牌,很快基地出产的脐橙就可以贴牌销售,卖价将会翻几番;同时他还想引入养殖产业,种养集合让产业“循环”起来,让生态猪生态鸡去“消灭”果树上掉落的果,让猪粪鸡粪成为果树的养料;另一方面也想在“农旅结合”方面做一些尝试,逐步实现“乡村农家乐+采摘体验+果品销售”的复合型发展模式,以此来取代单纯卖果。
作者:通讯员 肖家云 编辑:刘竹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