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4月,柑橘上常见发生危害的几种叶面害虫主要有柑橘红黄蜘蛛、恶性叶甲、柑橘凤蝶、蚜虫等,同时也是抓好柑橘大实蝇早期地面防治的重要时期,因此,常发区以及幼龄果园尤其要注意抓好这几种主要害虫的防治,以减轻其危害。
一、柑橘红黄蜘蛛
红黄蜘蛛是达州市达川区柑橘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主要以成螨、若螨和幼螨为害柑橘的嫩梢、叶片、花蕾及果实,发生严重时常造成柑橘大量落叶、落花和落果,严重影响柑橘树势、品质和产量。由于春后气温回升快,气温偏高,橘园红黄蜘蛛发生较早,部分橘园红蜘蛛达标植株比例高,柚类、成年果园红黄蜘蛛虫量较高。近期调查,红蜘蛛平均每叶2.72头,有螨叶率43.7%,单叶有卵4.3粒,有卵叶率75.2%;黄蜘蛛平均每叶0.31头,有螨叶率14.6%,单叶有卵0.65粒,有卵叶率8.21%,柚类平均单叶有黄蜘蛛3.41头,有螨叶率41.6%。随近年产业结构调整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区柑橘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品种不断优化,幼树、低龄树及安仁柚类品种占比较大,有利于柑橘害螨发生,4~5月是柑橘害螨发生为害高峰期,预计今年柑橘红、黄蜘蛛将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4(5)级),尤以柚类、幼龄橘园、成年果园红黄蜘蛛发生较突出。
防治措施:
1、采取生草栽培措施:在橘园合理种植豆类和绿肥作物如三叶草等,改善橘园生态环境,同时培肥地力,降低橘园夏季温度,提高湿度,提供天敌宿主,保护利用天敌,维持天敌种群,以达到长期控制螨类为害的目的。
2、实施“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措施:对已进行冬后清园,螨量较低的橘园,可及早人工释放胡瓜钝须螨捕食害螨,减少施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目前生产无公害柑橘产品的重要技术手段。具体作法是每株柑橘贴挂胡瓜钝须螨1袋即可。
3、药剂防治:
红黄蜘蛛防治指标:红蜘蛛虫口密度2~3头/叶、有螨叶率达20%,黄蜘蛛虫口密度1~2头/叶、有螨叶率达10%时,及时挑治中心螨株,达标植株30%以上时应进行全园普治。当红、黄蜘蛛达防治指标时,及时选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防治。药剂选用20%哒螨灵2000~3000倍,或73%克螨特2000~3000倍液,或24%螺螨酯3000~4000倍液,或20%阿维哒螨灵2000~3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二、恶性叶甲、柑橘凤蝶、蚜虫
食叶性害虫恶性叶甲、柑橘凤蝶等以幼虫取食嫩芽、嫩叶等,造成叶面成孔洞或缺刻。恶性叶甲还以成虫取食嫩叶、嫩茎、花和幼果,其分泌物和粪便污染致幼叶枯焦脱落,除叶片外,成虫还将幼果咬成孔洞,轻者果实造成伤痕,重者引起幼果大量脱落,影响产量和品质。预计4月中旬柑橘恶性叶甲、凤蝶将进入卵盛孵期至低龄幼虫期,是抓好防治的关键时期。
防治方法:对果园发生的柑橘恶性叶甲、凤蝶的防治,可在上述杀螨剂中加入2.5%溴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等进行兼治,杀虫保叶,减轻虫害;对新梢有蚜率达10%以上的果园,可在药液中加入啶虫脒、吡虫啉等药剂防治。
三、柑橘大实蝇
柑橘大实蝇俗称“蛆柑”,是危害桔、橙、柚等芸香科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方式以幼虫在果实内取食果肉,使其成为“蛆柑”,导致果实未熟先黄、腐烂变质、不堪食用,提早脱落,最终导致柑桔减产,对柑桔产量和果农持续增收影响较大。害虫以蛹在土内越冬,次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后产卵寄生柑橘果实进行危害。
防治方法:
1、及早翻耕封杀柑橘大实蝇。4月下旬前,对柑橘大实蝇发生区域,要及时对去年树下及落果地面土壤进行翻耕松土等措施,破坏其羽化环境,配合施用敌百虫、辛硫磷等药剂,杀灭土内虫蛹。在柑橘大实蝇陆续羽化出土期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后),在上年为害严重的桔园,对树冠下的地面采用地面撒施或喷施农药的办法,毒杀初羽化出土的成虫。如地面喷施50%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或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等。
2、喷雾诱杀成虫。抓住成虫盛发尚未产卵期,应用“果瑞特”柑桔大实蝇诱杀剂等喷雾树冠诱杀、或挂毒液瓶(钵)诱杀防治。“果瑞特”实蝇诱杀剂的使用方法:在柑桔大实蝇成虫盛发尚未产卵期的5月至7月,发生区统一亩采用袋装“果瑞特”食蝇诱杀剂1袋药180克,兑水3份稀释混匀,装入普通手持喷雾器,选择柑桔背阴顺风果多处,均匀点喷柑桔树冠中下部叶片背面,每点喷药面积0.5-1个平方,以药液不流淌为准,每亩喷药约10至12个点,每点喷药量60克左右,每周喷药一次,连续喷6-7次,诱杀效果较好。 (达州市达川区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