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蕤峰园柑橘基地。
近日,市农委联合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等单位,评选出了我市晚熟柑橘“果王”。在这次“十年磨一剑”的评优活动中,全市82个品种参加了晚熟脐橙、血橙、杂柑、W·默科特四个类别的“厮杀”,最后专家组每类各评选出一个“状元果”。
它们分别是:奉节脐橙研究所生产的伦晚脐橙、重庆蕤峰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塔罗科血橙、重庆优山美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沃柑、巫山县大昌镇马渡村生产的W·默科特。
关于奉节伦晚脐橙的种植技巧,我们曾在3月28日进行过详细报道,随后收到不少读者的反馈,想了解另外3个“状元果”是如何种出来的。下面就为您一一介绍。
朱文祥 好根基结出好橘子
重庆蕤峰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文祥的果园位于万州甘宁镇永胜村,面积500余亩。2011年才“半路出家”杀入柑橘种植业的朱文祥说,“固本强基”是他最重要的工作。
施肥要施足
朱文祥说,晚熟柑橘花果同树,对养料、水分的需求量比普通柑橘更大,因此肥料施用不能吝惜。“但施肥并不是一味猛上,还是得顺应果树的生长规律进行。”
蕤峰农业的500多亩果园一年要施4次肥。
第1次是3月下旬施的萌芽肥与花前肥。这时果树上还挂有玫瑰香橙,因此在保证挂果的同时,还要增加树体的抽稍能力;
第2次是4月中下旬的稳果肥。玫瑰香橙全部采摘完后,施一次春肥,可以迅速恢复树势,为度过春夏增加“能量”;
第3次是在果实膨大的8月,施一次壮果肥,以增加坐果率;
第4次是11月,施一次基肥,可提高果树抗寒能力。
朱文祥提醒同行,施肥时尽量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缺啥补啥”,不要盲目施肥;尽量使用复合肥和有机肥,少用单配方肥。
巧用生物菌肥
“好土才能种出好柑橘。”朱文祥强调,一定要打牢土壤基础,才能降低施肥量,提高产量与品质。
为此,他多施用有机肥的同时,特意加入了生物菌肥和冲施肥。
他说,生物菌肥是以微生物生命活动及其代谢产物,使果树获得特定肥料效应的微生物活体制品。如果过量施用化肥,往往会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如果挂的果子果皮粗糙、颜色不佳,就要考虑是否是由于土壤造成的。”
他建议,一定要根据果树站专家的建议,以及自身土壤情况,购买对路的生物菌肥;注意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不要图便宜购买价格过于低廉的,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张福林 好柑橘必是“阳光果”
说起自己选送的W·默科特成为“果王”,巫山县大昌镇马渡村福大果园负责人张福林的诀窍就一句话:“多晒太阳!”
果园要选向阳坡
福达果园所在的马渡村离小三峡不远,放眼四望都是青翠的柑橘果园。
张福林说,这里种植晚熟柑橘最大的优势在于冬无霜冻,年日照时间长。马渡村海拔只有两三百米,年日照时间一般在1550小时以上。
“W·默科特对阳光和温度特别敏感。”已种植了这个品种7年的张福林说,“如果某一年太阳差劲,那果子肯定也结得不给力——不仅表皮颜色差、个头小,口感也不好。”
因此,对于这种“敏感”的晚熟柑橘,张福林反复强调,一定要选择海拔在400米以下、靠近河谷地、年日照在1400小时以上的向阳山坡上,让柑橘能充分享受“日光浴”。
气温,也是张福林强调的内容。
“要保证当地的年平均气温在15℃上,冬季在0℃以上。”张福林说,即便出现极端天气,最低气温最好也不要超过-3℃。
林间保持透光
一般来说,普通柑橘树一年最多修剪两次。但张福林却是随身带着一把修枝用的剪刀,以便随时剪枝。
“剪枝也是为了保证柑橘能及时享受阳光。”张福林说,既要保证枝叶茂密,又要让林间透光透风,这中间的平衡需要多年的实践摸索才能掌握。
而W·默科特是一种树势旺、发枝力强的品种。在幼树期,要注意使树势向上生长,对于生长出现倾斜的细苗,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其生长歪斜;对于砧木上的萌芽,要及时抹除,以免长出多的幼枝分走主干的营养。
对于成年果树,则可以在采摘后,适当剪去部分大枝,以改善内膛光照;对于树干下部的弱枝,则可以狠心全部剪掉,截短部分壮枝;对于春夏稍,留8至10叶摘心以确保秋稍能长壮实;对于树内部的辅养枝,应逐步去除。
马明福 利用资源种好“网红果”
九龙坡区优山美地项目负责人马明福是个“80后”,没怎么干过农活,以前从事的职业中与柑橘种植最相关的也是园林绿化。但种橘5年后,他的沃柑勇夺“果王”称号。
选对地址省事省力
“选一个合适的地方发展,非常关键。”马明宽说,他选择在九龙坡区西彭镇真武宫村,主要是因为这里既是红橘“大红袍”的原产地之一,村民有种橘的宝贵经验,又靠近主城区,不愁发展乡村旅游没客源。
更重要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彭镇的红橘种植面积陆续减少,目前以发展葡萄、草莓等精品果为主,柑橘果园建在这里,不用担心外来疫病的侵害。“重庆本来就是柑橘非疫区,这里的环境更是上了一道‘保险’。”他说。
与养殖场结对子
走进柑橘园,微风送来淡淡的花果清香,有时还能闻到农家肥的味道。
马明宽解释说,果园与周边几个养殖场达成“结对”协议,养殖场产生的牛粪、羊粪全部“包销”到果园。
算下来,马明宽施用的牛羊粪达到40吨左右。双方合作,不仅让养殖场没了环境污染的后顾之忧,马明宽也以较低的人工、运输成本,获得了令果树喜欢的农家肥。
马明宽表示,每年他还是会根据农技部门的测土结果,施入复合肥,但量较少,每年只有两吨左右。
虽然马明宽本人没啥经验,但他请来了种橘30多年的老专家袁祖义,后者与4名技术人员组成技术团队,负责安排、培训果园员工和农忙时节临时聘用的农民,确保种植技术能“落地”。
每批上市果先自检
马明宽的果园,从每年9月到第二年6月都有新鲜柑橘上市。每批果子上市前,果园都会抽取样品,送到中科院柑研所、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等进行检测。
“有过程安全才会有结果安全。”马明宽说,目前检测来看,由于尽可能采用物理、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采用了农家肥,因此农残都能达到绿色食品标准,柑橘的附加值也大大提升。
本版稿件由记者 罗芸 汤艳娟 采写,图片为资料图片。